|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2006年年鉴

2006年年鉴

关键词:通城,地区,年鉴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湖北通城网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haia4374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44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通城县辖92,177个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4个国营林场1个国营农场,1个国营茶场。国土面积112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2275亩。2005年全县总人口461776人,其中:男性235251人,女性226525人;农业人口368309人,非农业人口93467人。全年出生4610人,人口出生率10.16‰,死亡1998人,人口死亡率4.3‰,自然增长率5.67‰。人均寿命72岁。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22.5:34.7:42.8调整到2005年的21.6:36.4:42.0。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9.69万人,比上年增加0.1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8.04万人,第二产业4.36万人,第三产业7.29万人。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10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7.5%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药材、生猪、奶牛、森工四大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奠定了基础。涉农政策全面落实,免征农业税;“两补”和退耕还林等补助资金存折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农村税费改革顺利通过省市考核验收;《土地经营权证》发放率达100%,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先进县”。全年共投资540万元,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58处。全年农林牧业总产值(现价)达到104404万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种植业产值53806万元,增长22.2%;牧业产值44211万元,增长7.6%;渔业产值1776万元,增长12.4%。全县农业增加值完成6.55亿元,同比增长5.6%。全年总播种面积48.3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41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8.2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03千公顷;油料作物面积4.3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51千公顷。粮食总产152789吨,增产6592吨,增长4.5%;油料产量4536吨,增长21.6%;蔬菜产量108681吨,增长5.7%;茶叶产量861吨,增长8.9%;园林水果总产2318吨,减产22.9%。植树造林面积49952亩,增长49.7%,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2915亩,增长14.3%;成林抚育作业面积10274亩,减少21.0%。木林采伐量7740立方米,楠竹采伐量50.5万根,全县森林覆盖率57.5%。生猪出栏38.07万头,存栏17.65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2.6%1.1%。家禽出笼61.64万只,增加35.92万只。猪肉产量3.69万吨,增长2.8%,牛肉产量214吨,增长105.7%。水产品产量2800吨,增长3.7%,其中鲜鱼总产545吨,增长3.8%。淡水养殖面积达3.4万亩。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47万千瓦,增长8.1%;农村用电量2497万千瓦小时,增长26.9%;农村有效灌溉面积达11.48千公顷。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5年,工业规模、速度、效益同步快速增长, 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3家,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工业经济先进单位”。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255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2.3%。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07174万元,增长32.0%,其中:国有企业完成10805万元,增长45.3%;集体企业完成9400万元,增长46.0%;股份制企业完成74043万元,增长2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32.6万元,增长74.3%。轻工业完成总产值21286万元,增长31.7%;重工业完成总产值85888万元,增长33.0%。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47亿元,同比增长34.26%;实现利税9566万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实现利润5681万元,比上年增长37.6%。工业产销率达到96.1%,其中,重点产业支柱作用进一步突出。涂附磨具产业完成工业产值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制药产业完成产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5.5%;云母制品产业完成产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43.3;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完成产值3752万元,比上年增长139.8%。这四大产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76.2%,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占到73.3%83.8%。总的形式是:重点企业运行良好,成长型企业逐步达标生产,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开发区配套设施日臻完善。2005年新入区项目8个,开发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的产值占全县的80%以上。工业区继被评为省管工业园区后,又被省批准为通城经济开发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近年来,通城县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将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本县外出经商、打工致富的人员身上,引导他们回归创业,大力实施“回归工程”,起得了良好成效。本年进一步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大力整治投资环境,全县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55个,合同资金6.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22亿元。主要项目有:红蚂蚁服饰、飞马铜材、宝塔造纸、嘉兴昌机械制造、大泽实业、赛亚机电、高科茶油、力星灯饰、麦卡无碱纤布等。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使“回归工程”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而且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新闻媒介的广泛好评。《半月谈》杂志把“回归工程”总结为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之一。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5年,职工人均货币工资8655元,比上年增长4.2%;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0160, 比上年增长2.5%,离岗职工人平生活费3000元,比上年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比上年增长6.5%;农村百户调查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44.5平方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3.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15.8亿元,人均3423元,比上年增加513元,增长17.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县城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7%,仍占主体地位。零售物价指数102.4%,增幅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居民生活价格指数103.2%,增幅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财政金融形式继续好转。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1743万元,比上年增加1584万元,增长15.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281万元,比上年增加1108万元,增长18%,其中:工商税收完成2660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农业税收完成196万元,受政策影响比上年下降83.45%;非税收入完成4424万元,比上年增长48.5%。全县金融平稳运行,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各项贷款余额6.8亿元,比上年下降4.5%。各家商业银行特别是农行、信用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金融信用环境整顿初见成效,2005年,通城县被评为湖北省“最佳金融信用县”。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585万元,比上年增长9.8%, 其中:财产保费收入853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寿险保费收入2732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支出1939万元,比上年减少24.3%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大。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160万元,比上年增长33.0%。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70101万元,占投资总额的75.2%;房地产开发投资1036万元,占投资额的1.1%;城镇和私人建房投资9388万元,占投资额的10.1%;农村私人投资1.26亿元,占投资额的13.6%。在全县不断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的背景下,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投资增幅较快,全年共完成3.65亿元,占全县项目投资的51.3%,对全社会投资的贡献率达63%,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20.8个百分点,成为引领全县投资增幅的重要力量。主要重点项目有:倒肘湾水库续建工程、百丈潭引水改造工程、牌合农业生产合作社建设工程、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县医院门诊楼工程、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新力公司羊毛针织工程、赛亚机电工程、亚科电子工程、玉立公司三号砂带生产线、三和木业高密度板生产线、平安公司高性能云母带生产线、秀水花园别墅区等。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483万元,占全社会投资额的22.0%,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6505万元,占全社会投资的39.2%,同比增长66.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172万元,占全社会投资的38.8%,同比增长29.0%。全年施工项目16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53个,同比增长24.4%

 

 

 

城建、交通、邮电工作取得较好成绩。2005年,全县城建投资9000多万元,开工建设项目20个。其中玉立国际酒店竣工开业,玉立大道提档改造完成,玉立花园完成二期工程,隽水大道南段配套建设到位,黄龙度假山庄一期工程基本完成,重要交通路口实现红绿灯渠划控制,交通事故率明显下降。新城区地税、交通征稽大楼已交付使用,通城县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城市建设先进单位”,麦市镇再次荣获“楚天杯”,里港、七里等7个中心村成功申报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城区居民的饮水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百丈潭水厂二期改、扩建工程完成货币工程量700万元,配水和调压池投入使用,城区水质和水压得到了有效改善。全年共投资2546万元,进行路网建设,南大线、麦黄公路标准化工程、四庄至大溪、五里至保定关、关刀至云溪等重点工程如期竣工,全县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被评为全省“交通建设先进县”。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11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2%。全县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3亿元,同比增长16.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64万平方米,增加6.14万平方米。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655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全年货运量108万吨,增长5.9%,货运周转量5625万吨公里,增长5.8%。全年客运量220万人,增长1.9%,旅客周转量7260万人公里,增长0.9%。全县公路里程98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59公里。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257万元。其中:电信业务3060万元,邮政业务总量1069万元,移动业务总量2860万元,联通业务总量1268万元。全县交换机总容量63240门,新增9150门。本地电话用户59735部,其中:固定电话44124部,小灵通12373部,村村通3238部。宽带网用户3831户,比上年增长39.2%。拥有移动电话614447部,比上年增长1.9%

 

 

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被评为全省“技术创新示范县”。全年争取科技项目9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8个,专利申请2件,共签订各种科技服务合同210份,技术市场交易合同成交额1200万元。以网吧、图书、音像制品为主的文化市场整顿初见成效,以社区活动为载体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素质教育不断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全县有普通中学24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101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0647人,招生13494人,毕业11918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4242人,招生3893人,毕业961人;普通小学在校生32104人,招生3893人,毕业11228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8%,中考录取率53.2%,全县共2748人参加高考,本科录取率达56%。初中、小学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努力争取国家和省“两免一补”专项资金210万元,资助贫困生1.6万余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基本实现了以民间资助为主向政府资助为主的转变。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全年争取上级资金1300余万元,改造学校72所,消除D级危房5万多平方米,为学生消除了安全隐患。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02个(含个体、私营)。其中:医院、卫生院14个。卫生机构人员197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661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573人,注册护师、护士340人。全县医疗机构共有病床55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41张。农村医疗体系建设逐步健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县疾控中心建设项目、农村新一轮三项建设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并相继开始投入使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发放进一步扩大,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城市低保、社会救济等明显增加,全年涉及离退休、社会救济、优抚抚恤、城市低保人员共达20556人,发放资金总额6187万元。计划生育工作“合同+公证”的管理模式得到省计生部门的肯定,广电、文化、体育等事业也有新的发展,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

 

 

     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一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对待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一是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全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374件(批),办结1342件(批),办结率97%。二是认真作好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对人大代表提出的70条建议,政协委员提出的67件提案,实行专职领导负责,专人办理,及时解决落实,全部作出了书面回复。三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了安全文明单位、文明村组、文明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了基层防范网络。深入开展专项打击活动,对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法轮功”等邪教、暴力侵财等刑事犯罪、地下“六合彩”和“二八杠”等赌博活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有力打击了它们的嚣张气焰。四是全面规范工作程序,促进群众依法信访。全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374件(批),办结1342件(批),办结率97%。五是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和食品、卫生安全形势平稳,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回归工程方兴未艾]通城县区位不优,交通不便,资金贫乏,招商引资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但通城县也有自己的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便是有10万人在外务工经商,其中佼佼者不仅学到了技术,而且积累了资金,资产过千万者数以百计,很多人想回乡报效桑梓。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以亲情、乡情、真情为纽带,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吸引外出务工经商、创业有成者返乡创业。探索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通城模式。近年来,通城共引进“回归”项目324个,占招商引资总项目数的96.1%;回归资金8.2亿元,占招商引资总额的7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1年的15家发展至2005年的33家。“回归工程”不仅有效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新闻的广泛好评。20054月,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通城作为三个先进县市之一作了“实施回归工程,发展县域经济的典型发言”。10月份,湖北卫视连续三天在“湖北新闻连播”节目中对通城“回归工程”进行系列专题报道,新华社《半月谈》把“回归工程”总结为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之一。

 

 

[工业园区初具规模]隽水工业园规划面积299.67公顷,现建成面积75.18公顷。2004年初评为省管工业区。截止2005底,共有入园企业55家,总投资6.64亿元。2005年园区企业产值、税收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82%89%

 

 

[产业集群特色明显]通城县已形成涂附磨具、绝缘绝热材料、中药制药、电子信息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其中涂附磨具、绝缘绝热两大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同行第一。涂附磨具产业共有限8家生产企业,产品占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出口占全国同类产品的85%以上;绝缘绝热材料共有限5家生产企业,出口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2005年,四在支柱产业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78%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近年来,为实施新型工业化,通城县加大了自主创新的引导力度,一批高新技术项目陆续登陆通城,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项目有平安电工、亚科微钻、新源冶炼、嘉兴昌精密机械、赛亚机电等。亚科微钻生产的微型钻头填补了湖北精密机械的空白;平安电工生产的千米耐火云母带创造了全国纪录;玉立砂带已建成省级质检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丰普磨具的超涂层干磨砂纸在国内的同类产品中首屈一指;红蚂蚁服饰成为北京市场十大休闲畅销品牌之一。玉立、福人、平安等企业被省科技厅评为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县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4%,被评为湖北省科技创新示范县。

 

 

[农业产化经营初具成效]近年来,通城县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举全县之力,制定扶持措施,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产业基地建设,扩建交易市场,不断完善合作组织。通城结合本县实情,将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定位于种粮、种树、种茶、种药、养猪、养牛上,取得了良好效益。到2005年,全县共建有龙头企业带动型、特色基地带动型、专业协会带动型等产业化组织89个,进入产业化经营的面积达8万亩,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2.3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达4亿元,有18家企业被认为是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1家,市级7家,转移农村劳动力3500余人,带动农户增收1.2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格局。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近年来,通城县把加快城镇化建设作为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县城基本形成了“两环三纵三横”的城市道路骨架,常住人口10万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35%。其中县城隽水镇被国家六部委列为首批全国重点镇,麦市镇被子列为“全国文明镇”和省级重点“口子镇”,北港、沙堆、马港、石南分别挤身省、市“试点镇”、“中心镇”行列。县城两度夺得湖北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奖,麦市镇两次荣获全省小城镇建设“楚天杯”。2005年全面启动了以“四路二区二楼二场(厂)”为标志的10大重点城建项目,相继建成玉立大道、玉立大酒店,完成隽水大道南段改造、朗桥改造、百丈潭水厂扩建工程,新建玉立大道交通红绿灯1套,改造建设谌家桥交通渠化1处,启动秀水花园别墅小区、黄龙避暑山庄、银山大道单位办公楼群体,县医院门诊大楼建设工程。

 

 

[玉立国际大酒店]2003918日,玉立国际酒店破土动工。200598日,玉立国际酒店正式对外营业,酒店位于湖北通城玉立大道218号,主体楼高21层,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是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一家综合性大型酒店,按国家四星级标准设计、建造。设施配套齐全,可接待各种规格会议,是培训、旅游、商务、康乐的理想场所。酒店主楼六至十七楼为客房部,拥有环境优雅、风格华丽的标房、套房、商务套房、豪华套房168间,同时还设有容纳700余座的玉立剧院和容纳230人的中型多媒体室各一个。餐饮部位于酒店裙楼。一楼为中餐大厅,装饰华丽,可容纳500人同时用餐,同时配有不同等级、不同风格的各类包房18间。酒店二至五楼为康乐部,设多功能歌舞厅、KTV包房,桑拿、沐足、各式按摩、健身中心、棋牌室。

 

 

[气候概况]本年平均气温为17.2℃,较历年平均气温偏高0.4;年降水量为1447.7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少。年日照时数为635.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37%

 

本年年平均气温略偏高,降水偏少。1月、2月、3月、8月、12月平均气温较历年偏低,其余月份均偏高。1月、2月、5月、11月降水较历年同期偏多,其余月份偏少。2月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使越冬作物生长缓慢,部分蔬菜和油菜烂根变黄。312日前后有一次强冷空气影响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4月温度高、湿度小,致使森林发生大面积火灾。626——27日降暴雨造成房屋倒塌,农田被淹,河堤决口,山体滑坡,交通通信中断。

 

 

 

通城县领导人名录

20051231日)

县委书记            陈树林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树林(兼)

县人常委会大常务副主任    徐阳关

                      李逸章  

县政协主席                庞熙明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477797776 传真: 邮箱:1217699749#qq.com
地址:www.baidu.com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湖北门立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